安禄山造反,为何近20万胡汉将士誓死跟随!这究竟是为什么? In 战利商城 @2025-10-08 16:51:06

然而,历史的车轮终究不受人为控制,强盛的朝代也有衰败的一天。即便唐玄宗是一位著名的明君,但在他的晚年,他沉迷声色,忽视了国家政务,导致原本如日中天的唐朝在他晚期与唐代宗初期时,早已陷入了外强中干的境地。

巧的是,李家家族的边防重军,竟然有一大半控制在安禄山手中。要知道,安禄山并非一个愚蠢的反贼,恰恰相反,他是个心思缜密、极具才能的胡人,而这一切,都与他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

安禄山出生于一个平凡的胡人家庭,父亲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命运的转机出现在某年,安禄山的母亲阿史德式成为突厥部落的巫师,而在那个神权至上的社会,巫师的地位显赫。更为关键的是,阿史德式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嫁给了唐代大将安延偃,安禄山因此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由于养父的庇护,安禄山改姓为“安”,长期寄居他人之下,使得他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口才,同时也因勤奋好学,掌握了多达六种语言。尽管名字改了,生活渐渐安定下来,但安禄山内心并未满足于此,他不甘心终日依赖他人。

到了成年,安禄山带着雄心壮志告别了家人,踏上了外面的世界。他凭借过人的语言能力和机智,在突厥与大唐之间做起了贸易生意,生意越做越大,不仅积累了大量财富,还逐渐拓展了自己的人脉。渐渐地,安禄山变得富有而有名,但也因此染上了野心。

有一次,他因在幽州犯事被判斩首,临行时却被一名官员所注意。安禄山识破了这个官员不同凡响的身份,深感自己有救。果然,这位官员是幽州的节度使张守珪,他一度将安禄山救出,并因安禄山的机智与胆略,最终将其纳为麾下。

刚加入张守珪麾下时,安禄山立即被派去处理一个重要任务——追捕叛逃的番人。凭借自己语言的优势和敏锐的判断,安禄山很快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张守珪的赏识,不仅免去了死罪,还升任为偏将。随着在军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安禄山逐渐成为张守珪的心腹,甚至被视为义子。

有了这个“义父”作为背景,安禄山在军中屡建奇功,逐步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随着张守珪因政务失误被贬,安禄山便迅速抓住机会,掌握了平卢兵马使的高位,并利用其巨额财富加速了自己的晋升。为了进一步拓展势力,他通过贿赂、建立联系以及大量行贿,使自己在朝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资源。

然而,安禄山清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若想继续向上攀升,必须以更直接的手段获得皇帝的青睐。于是,他开始利用金钱拉拢当权者,特别是通过不断的供奉与贿赂李林甫等朝中重要人物,从而在朝中积累了自己的影响力。

经过一段时间,安禄山凭借自己的手段和资源,成功成为了平卢节度使,并迅速跻身与张守珪同级的地位。此时,他的权力、财富、人脉已达到了巅峰。

然而,安禄山的野心并未满足,他继续通过高额贿赂与权谋手段,设法与杨贵妃结下了“母子”的关系,借此不断靠近唐玄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安禄山成功地进入了唐玄宗的内心,并获得了越来越高的信任。然而,这种迅速积累的权力,也让安禄山在朝中的对手越来越多。

最终,随着李林甫的去世,杨国忠上位,安禄山的困境逐渐显现。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杨家通过杨贵妃的势力迅速扩张,安禄山失去了曾经的强大支持,朝中的局势开始对他越来越不利。

面对杨国忠的威胁,安禄山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开始在私下里积攒起自己的军队,并秘密加强对外防线。随着对朝廷的不满日益加剧,他开始准备反叛的举动。

最终,在天宝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发动叛乱,带领大军从范阳起兵。尽管表面上是为了“清除贼寇”,实际上却是一次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造反。凭借着充足的财力与曾经的战将支持,安禄山迅速攻陷了洛阳,并威胁到了整个大唐的政权。

大唐朝廷在面对安禄山的强大力量时显得极为无力,唐玄宗逃往成都,并在马嵬坡因部队哗变而不得不杀死杨贵妃,最终的叛乱给大唐带来了深重的创伤。安禄山的叛乱虽然一度成功,但却未能持续很久,经过唐军的反击,这场叛乱最终被平息。

回顾安禄山的一生,可以说他是通过“投机”和“巧取豪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他凭借聪明才智在朝廷中攀升至高位,但最终却由于身边的政敌和过于贪婪的扩张,导致了自己的一败涂地。而那20万忠诚于他的边防军,也终究未能为他保全命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iPhone突然黑屏?别慌,这里有你的自救指南
MK首家品牌授权店亮相长沙友阿奥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