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 vs OLED 分別?揭開手機螢幕技術的神祕面紗 In 公会战报 @2025-10-21 17:41:44

前言

在選購智慧型手機、智慧手錶或高階電視時,螢幕規格總是一大焦點,其中「OLED」與「AMOLED」更是頻繁出現的詞彙。許多人誤以為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顯示技術,但事實上,兩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本文將深入探討 OLED 與 AMOLED 的核心原理,剖析其技術差異,並透過詳細的比較,讓您一次搞懂這兩種螢幕技術的廬山真面目,未來在選擇電子產品時,將能更有信心地做出判斷。

探本溯源:OLED 的發光原理

要理解 AMOLED,必須先從 OLED 的基礎談起。OLED 的全名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其核心特點在於「自發光」。

自發光的奧祕

傳統的 LCD 螢幕(液晶顯示器)本身並不發光,需要仰賴一層背光模組(Backlight)來提供光源,再透過液晶分子的排列來控制光線的通過與否,藉此顯示顏色。而 OLED 則完全不同,它的每一個像素都是由微小的有機材料製成,這些材料在通電時能夠自行發光,就像數百萬顆極小的燈泡獨立運作。

這個根本性的差異帶來了幾項顯著優勢:

極致的黑色與高對比度:當需要顯示黑色時,OLED 螢幕能直接關閉該區域的像素,使其完全不發光,呈現出最純粹的黑色。相比之下,LCD 因背光無法完全遮蔽,其黑色畫面常帶有輕微的漏光,看起來更像深灰色。

輕薄與省電:由於不需要背光模組和濾光片等複雜結構,OLED 面板可以做得非常輕薄。同時,因為只有需要顯示的像素才會耗電,尤其在顯示深色畫面時,其功耗顯著低於需要恆定開啟背光的 LCD。

廣視角與快反應:自發光的特性讓 OLED 從任何角度觀看,色彩和亮度都能維持穩定,不會出現傳統 LCD 在側面觀看時的色偏問題。此外,像素的反應速度極快,能有效減少動態畫面的殘影。

技術的演進:AMOLED 的驅動革命

理解了 OLED 的基礎後,我們來看看 AMOLED。AMOLED 的全名是「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從名稱中可以看出,AMOLED 本質上就是 OLED 技術的一種,其關鍵差異在於「AM」,也就是「Active Matrix」(主動矩陣)。

主動矩陣 vs. 被動矩陣

OLED 技術依據其驅動方式,可分為「被動矩陣」(Passive Matrix, PMOLED)和「主動矩陣」(Active Matrix, AMOLED)兩種。

被動矩陣 (PMOLED)

早期的或結構較簡單的 OLED 顯示器採用的是被動矩陣技術。它透過簡單的陰極和陽極交叉的矩陣來定位並點亮像素,類似於在座標上定位一個點。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然而,其缺點也十分明顯:

驅動電壓高:需要較高的電壓來點亮像素,相對耗電。

反應速度慢:循序掃描的方式限制了螢幕的反應速度和更新率,不適合顯示流暢的動態影片。

尺寸與解析度受限:隨著螢幕尺寸和解析度的增加,控制線路會變得非常複雜,限制了其在大尺寸高解析度面板上的應用。

主動矩陣 (AMOLED)

為瞭解決 PMOLED 的問題,AMOLED 應運而生。它在 OLED 的基礎上,為每一個像素都增加了一個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 TFT)和一個電容器。TFT 就像一個獨立的開關,可以精確地控制流向每個像素的電流量;電容器則能短暫儲存電量,讓像素在接收到下一次指令前,能持續維持其發光狀態。

這種「主動式」的控制方式,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帶來了飛躍性的提升:

更快的反應時間與更高的更新率:每個像素都能被獨立且持續地驅動,大幅提升了螢幕的反應速度和更新率(通常可達 120Hz 或更高),使得遊戲和影片畫面極其流暢。

更低的功耗:精準的電流控制和較低的驅動電壓,使得 AMOLED 在整體能效上表現更為出色。

更適合大尺寸與高解析度:主動矩陣的架構更容易擴展到大尺寸和高解析度的面板,同時保持優異的顯示品質。

簡單來說,現今市面上絕大多數應用於智慧型手機、高階電視的 OLED 螢幕,實際上都是 AMOLED。由於 AMOLED 技術的巨大優勢,PMOLED 已逐漸淡出主流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僅在一些小尺寸、顯示靜態資訊的設備上(如部分計算機或音響面板)還能見到。

AMOLED vs. OLED 全方位對比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兩者的差異,以下我們用表格形式進行詳細比較。這裡的 “OLED” 主要指採用被動矩陣技術的 PMOLED,以突顯與 AMOLED 的區別。

特性

AMOLED (主動矩陣)

OLED (被動矩陣 / PMOLED)

驅動方式

為每個像素配備獨立的 TFT 開關和電容器,進行主動、持續的控制。

透過行列交叉的電極矩陣進行掃描,被動、循序地驅動像素。

反應速度

極快,能輕鬆應對高動態範圍的影片和高幀率遊戲。

較慢,容易在播放動態影像時產生殘影。

螢幕更新率

高,普遍支援 90Hz、120Hz 甚至更高,畫面流暢。

低,受驅動方式限制,不適合高更新率應用。

功耗

驅動電圧低,能源效率更高,整體功耗較低。

驅動電壓較高,尤其在高亮度下更為耗電。

尺寸與解析度

技術成熟,能應用於各種尺寸和高解析度的面板,從手錶到大電視。

主要應用於小尺寸、低解析度的顯示器。

製造成本

生產流程複雜,包含 TFT 背板製程,因此成本較高。

結構簡單,製造成本相對低廉。

設計彈性

常採用塑膠基板,具備優異的可撓性,適用於曲面、折疊螢幕。

多採用玻璃基板,較為剛硬,不適合彈性設計。

觸控整合

可將觸控感應層直接整合在面板上,使裝置更輕薄,觸控反應更靈敏。

通常需要外掛獨立的觸控層,增加厚度和成本。

常見問題

為什麼市面上常聽到 OLED TV,而不是 AMOLED TV?

這主要是出於市場行銷的考量。雖然 LG、三星等廠商生產的大尺寸 OLED 電視面板,其技術本質上都是 AMOLED,但「OLED」一詞對於大眾消費者而言更為簡潔易懂,且已成為高品質顯示技術的代名詞。此外,像三星早期強力推廣其「Super AMOLED」商標,使得 AMOLED 一詞與中小尺寸的行動裝置螢幕產生了更強的聯想。因此,為了品牌區隔和市場溝通的便利性,電視廠商更傾向於使用「OLED」這個統稱。

AMOLED 螢幕會有「烙印」問題嗎?

是的,這是目前 OLED 技術(包括 AMOLED)的一個固有缺點。烙印(Burn-in)現象是指螢幕如果長時間以高亮度顯示同一個靜態畫面(如狀態列圖示、時鐘),該區域的有機發光材料會因過度使用而產生衰退,導致在顯示其他畫面時,仍會留下淡淡的殘影。不過,隨著技術進步,現今的 AMOLED 螢幕都加入了像素位移、亮度自動調整等保護機制,加上軟體演算法的優化,已能大幅延緩烙印現象的發生。正常使用情況下,使用者無需過度擔憂。

AMOLED 和 LCD 哪個比較好?

這取決於您的需求偏好。

如果您追求極致的畫面對比度、鮮豔飽和的色彩、流暢的動態表現以及更輕薄的設計,那麼 AMOLED 是您的首選。

如果您對預算較為敏感,或者非常在意螢幕的潛在壽命與烙印問題,且偏好較為真實自然的色彩顯示,那麼高品質的 LCD 螢幕(如 IPS 技術)依然是個可靠的選擇。

總結

總結來說,AMOLED 並非一項與 OLED 平起平坐的独立技術,而是 OLED 技術中一個更為先進、效能更強大的分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有的 AMOLED 都是 OLED,但並非所有的 OLED 都是 AMOLED。

兩者的核心區別在於驅動像素的方式。「主動矩陣」技術的引入,賦予了 AMOLED 無與倫比的反應速度、高更新率和低功耗等優勢,使其成為當今旗艦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和高階電視的絕對主流。雖然其仍有成本較高和有機材料壽命的挑戰,但其帶來的視覺體驗提升是革命性的。下次當您看到產品規格標示為 AMOLED 時,您便能清楚地知道,這代表它採用了目前最頂尖的 OLED 顯示驅動技術,能夠為您帶來極致的視覺饗宴。

資料來源

AMOLED螢幕跟OLED螢幕差在哪裡?

手機螢幕材質比較|LCD、OLED、AMOLED差異看完這篇就 …

這三種屏幕OLED、AMOLED、LCD的優缺點有哪些呢?

手机屏幕常亮,Android系统不自动休眠的五大实用技巧
格桑花代表什么?格桑花的象征意义有哪些?